危机百科-优质生活百科资源的智慧云平台

网站地图生活

危机百科-优质生活百科资源的智慧云平台

当前位置: 危机百科 > 文化 >

关于重阳古诗词甄选十首

时间:2022-09-30 12:48人气:来源: www.guipangaibasi.com

【#能力练习# 导语】重阳节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较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,重阳节还是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。诗词歌赋数不胜数。下面是智学网推荐的关于重阳古诗词甄选十首。欢迎阅读参考!



1.关于重阳古诗词甄选

重阳席上赋白菊

白居易〔唐代〕

满园花菊郁金黄,中有孤丛色似霜。

还似今朝歌酒席,白头翁入少年场。

译文

一满园的菊花宛若郁金黄,中间有一丛却雪白似霜。

这就像今天的歌舞酒席,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。

注解

郁金黄:花名,即金桂,这里形容金黄色的菊花似郁金黄。

孤丛:孤独的一丛。

白头翁:诗人自谓。

赏析

此诗前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,感到欣喜;后两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“歌舞席”的老人,和“少年”一块载歌载舞。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。以花喻人,饶有情趣。

题为“赋白菊”,诗开头却先道满园的菊花都是金黄色。“满园花菊郁金黄,中有孤丛色似霜。”这是用陪衬的手法,使下句中那白色的“孤丛”更为突出,犹如“万绿丛中一点红”,那一点红色也就愈加显目了。“满”“郁”与“孤”两相对照,白菊更为引入注目。“色似霜”生动的比喻,描绘了白菊皎洁的色彩。

更妙的是后两句:“还似今朝歌酒席,白头翁入少年场。”诗人由花联想到人,联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,比喻自然贴切,看上去信手拈来,其实是因为诗人随时留神察看生活,故能飞速从现实日常来选取材料,作出具体而生动的比喻。这一比喻紧扣题意,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。结句“白头翁人少年场”,颇有情趣。白菊虽是“孤丛”,宛若“白头翁”,但却与众“少年”在一块,并不觉孤寂、苍老,仍然充满青春活力。

2.关于重阳古诗词甄选

定风波·重阳

苏轼〔宋代〕

与客携壶上翠微,江涵秋影雁初飞,尘世难逢开口笑,年少,菊花须插满头归。

酩酊但酬佳节了,云峤,登临不需要怨斜晖。古往今来哪个不老,多少,牛山何必更沾衣。

译文

同客人带酒登山,长江水倒映着秋季景物的影子,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。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高兴欢笑的时候,趁年青时头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。

以大醉来酬谢重阳节日之景,朝着高耸入云的山登高,用不着去怨太阳快落山了。古往今来有哪个不老死,数不清啊,没必要像齐景公登牛山触景生情而哭泣。

注解

定风波:词牌名,唐教坊曲名,后用作词牌,为双调小令。一作《定风波令》,又名《卷春空》、《醉琼枝》。格律以六十二字,上片五句三平韵,二仄韵,下片六句四仄韵,二平韵,即欧阳炯所做格律为正体,另有七种变体。

重阳:即重阳节。

携壶:带酒。翠微: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。

涵:容纳,倒映。

初:首次,刚刚。

尘世:人间。

酩酊(mǐng dǐng):沉醉,大醉。但:只不过。酬:酬谢。

云峤(qiáo):耸入云霄的高山。

登临:登山临水。

斜晖:夕阳。

多少:数不清。

牛山:在今山东淄博。

赏析

上片,以景入情,描叙登高赏菊,饮酒言欢的情景。“与客携壶上翠微,江涵秋影雁初飞”,开头两句点明“上翠微”的行踪,描绘“江涵秋影”与“雁初飞”的两幅画面。触景生情,便飞速推出“尘世难逢开口笑,年少,菊花须插满头归”的三句生活箴言。趁着这大好的年华、大好的秋光大笑,插黄花。上片即花生情,也为过渡到下片暗示了一笔。

下片,由即花生情进入到写以酒助兴。饮酒抒情,是中国古时候文人的传统文化,称之为“酒文化现象”,苏轼也不例外。“酩酊但酬佳节了,云峤,登临不需要怨斜晖”。写把酒临风,喝个痛快是为了酬谢佳节。登山临水,同样也是为了酬谢佳节。即便夕阳快落山了,也用不着愁怨。夕阳是自然界中“无限好”的景致,自然生活“夕阳”也应是一道漂亮的风景线。“古往今来哪个不老,多少,牛山何必更沾衣”,直言人的衰老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。杜牧含蓄地说生活“只这样”,而苏轼则直言不讳生活“哪个不老”。特别词的最后引齐景公泣牛山的故事,传情达意,精炼入微,可谓妙笔。

全词,以景入情,即景生情。苏轼虽然感叹世事多艰,但不消沉,不伤感,充分显示了苏轼对世事、生活短暂的恬淡达观的胸襟。

3.关于重阳古诗词甄选

沁园春·丁巳重阳前

纳兰性德〔清代〕

丁巳重阳前3日,梦亡妇淡妆素服,执手哽咽。语多不复能记。但临别有云:“衔恨愿为天上月,年年犹得向郎圆”。妇素未工诗,不知何以得此也。觉后感赋长调:

瞬息浮生,薄命如斯,低徊怎忘?记绣榻闲时,并吹红雨,雕阑曲处,同倚斜阳。梦好难留,诗残莫续,取得更深哭一场。遗容在,只灵飙一转,未许端详。

重寻碧落茫茫,料短发,朝来定有霜。便人间天上,尘缘未断,春花秋叶,触绪还伤。欲结绸缪,翻惊摇落,减尽荀衣昨日香。真无奈,倩声声邻笛,谱出回肠。

译文

丁巳重阳的前三个晚上,做梦梦到亡妇妆着素淡身穿素服,执手哽咽。亡妇所说的话太多,没办法复述下来,但临别的时候她说:“衔恨愿为天上月,年年犹得向郎圆”。亡妇从来没学过写诗,不了解如何做出如此的话。醒来后有感做出长调。

浮生匆匆而过,瞬息即逝。回思过往,如何可以遗忘?记得当年,绣塌闲时,相与赌书泼茶,吹花嚼蕊,并于雕栏曲处,同倚斜阳。而今,梦好难留,先时的吟咏,没方法继续,只能更深之时,痛哭一场。梦醒之后,一阵朔风,音容俱逝,已不允许仔细端详。

碧落、黄泉、山下追寻,两处茫茫皆无影无踪。经过一夜辗转,明朝起身,料定我稀疏的头发第二天早上一定添了白发。即使是天上人间,阴阳阻隔,但尘缘未了,未亡人的思议也还是不可以中断。在每个过去一同渡过的美好时刻,春花与秋叶,都将触动我的愁思。只可惜,情意殷切,形容憔悴,荀令于今已无复往日的风采。这个时候,悠扬的笛声从临院传来,凄厉幽怨,一声声荡气回肠,被人很难忍受。

注解

沁园春:词牌名,又名《寿星明》、《洞庭春色》等。双调一百十四字,平韵。

丁巳:即康熙十六年(1677),时纳兰性德二十三岁。

红雨:喻落花。

灵飙(biāo):灵峰。

碧落:天空,青天。

绸缪:缠绵的情缘。

摇落:原指木叶凋落,这里是亡逝之意。

荀衣,指荀令衣香。此处用以自喻,谓其形容憔悴,丰神不再。

邻笛:悲邻笛之意。

回肠:喻愁苦、悲痛之情郁结于内,如肠之来回蠕动。此用以表示怀旧伤逝、闻笛而悲之意。

赏析

词的上片以低婉的叹息起笔,既是叹息亡妻早逝命薄,也是哀叹我们的薄命。接下去写往日的夫妻恩爱情景,反衬出今日诀别的苦情,梦醒后的凄清难禁。结穴处再点梦中“只灵飙一转”,为之无限的怅惘,无穷的恨憾。下片进一步刻画苦苦追寻亡妻的踪影和追寻而不可得的沉痛心情。这里用料想之情景表达了对亡妻的爱怜和深深的怀念。结处又以幻境谱叙衷肠。全篇屈曲跌宕,一波三折,低回深婉,哀怨动人。



4.关于重阳古诗词甄选

闲居寄端及重阳

韦应物〔唐代〕

山明野寺曙钟微,雪满幽林人迹稀。

闲居寥落生开心,无事风尘独不归。

译文

黎明山色渐明,郊外寺院的晨钟声若有若无地传来,大雪积满幽林,路上人迹罕至。

独居在此反而生出了闲情逸致,没事都不想冒着风尘回到城中。

注解

端,即韦端,是韦应物的从弟;重阳,即崔播,韦应物的外甥。人名考证见《休沐东还胄贵里示端》、《答僴奴重阳二甥》。

寺:指善福寺,在长安西郊沣水沿岸。

寥落:冷落。开心:雅兴,高情闲趣。

风尘:指出行途中的风尘。

赏析

这是一首寄赠诗。

深山,古寺,朝霞,晓钟;积雪皑皑,幽林簇簇,人迹稀有,这是一幅明丽、清幽、干净、恬淡的生活图画。故而作者虽然闲居于此,冷落寂寞,却满心欢悦,安居不归了。当友人高升,入朝做官之时,作者以此相寄,以一幅优闲自乐的图画与仕宦那污浊、纷扰的生活相对,不但于比较中更显出了“雪满幽林”的意境,而且表现了作者对仕宦官 场的厌倦之情。

“山明野寺曙钟微,雪满幽林人迹稀。”天已放亮,山色渐明,钟声隐微,雪满山林。诗人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,描绘出了一个晶莹剔透、离得远远的红尘的世界,这也正合了诗人闲居的心理。

“闲居寥落生开心,无事风尘独不归。”诗人说寂寞独处于此,获得了他向慕的陶渊明等人那样的闲情逸致,假如没需要办的事情,他甚至都不想回去。风尘不归,呼应上文“人迹稀”。这是诗人的价值取向,也是在向亲人表露我们的心迹。

此诗以写景起,以议论结。诗人布下了“雪满幽林”如此一幅图景,由此而“生”出情感,“生”出议论,层层递进,浑然一体。

5.关于重阳古诗词甄选

紫萸香慢·近重阳

姚云文〔宋代〕

近重阳偏多风雨,绝怜此日暄明。问秋香浓未,待携客、出西城。正自羁怀多感,怕荒台高处,更不胜情。向尊前,又忆漉酒插花人。只座上、已无老兵。

凄清。浅醉还醒。愁不愿,与诗平。记长楸走马,雕弓笮柳,前事休评。紫萸一枝传赐,梦哪个到、汉家陵。尽乌纱便随风去,要天了解,华发这样星星。歌罢涕零。

译文

偏偏是临近重阳风雨越多,今日这样温暖明丽特别叫人爱护。试问秋花的芳香是不是浓郁?我欲携同朋友走出西城游历。我正自飘泊羁旅,满怀着无限愁绪,就怕登上荒台的高处,更是很难承受悲戚。面对着酒宴,又将滤酒、插花的友人回忆,只不过座席上已没昔日的旧侣。

我感到悲楚凄清,微酒入肠浅醉又醒。积郁的愁情,比诗篇抒写的愈加沉重。记得沿着楸树茂盛的大道乘马奔行,手持雕弓,施展百步穿杨的技能,这类往事休再论评。重阳节朝廷传赐下一枝紫萸,有哪个的梦魂曾到故国园陵?任凭借乌纱帽随风吹去,要让老天了解,斑白的华发已这样丛生,我感慨长歌呵涕泪交进。

注解

漉酒:滤酒。

笮(zuó):竹制盛箭器,引申为射击。

6.关于重阳古诗词甄选

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

李泌〔唐代〕

大唐造昌运,品物荷时成。

乘秋逢令节,锡宴观群情。

俯临秦山川,高会汉公卿。

未追赤松子,且泛黄 菊英。

赓歌圣人作,海内同休明。

赏析

李泌这一首有名的五排,其妙处在于,诗人以雄劲的笔触,描写重阳赐会聊示所怀的艺术概括。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,与把写景、叙事、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,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,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,既激动人心,又耐人寻味。



7.关于重阳古诗词甄选

西夏重阳

王逊〔明代〕

作县几时同志苦,投荒万里倍情真。

功名炊黍一般梦,怪事书空感激人。

击柝徒吟胡地月,屯田也食汉渠春。

艰难薄俗犹多事,漂泊南冠愧此身。

注解

这首诗选自《宣德宁夏志》(《弘治宁夏新志》《嘉靖宁夏新志》亦网站收录此诗)。

功名炊黍一般梦:用典。传闻卢生在邯郸旅店中,昼寝入梦,历尽富贵荣华。及醒,主人炊黄粱未熟。事见唐沈既济《枕中记》。后遂用作典故,以“炊黍”比喻虚幻的梦境。黍,此处指黄粱。

柝:旧时巡夜者击以报更的木梆。

汉渠:指流经宁夏平原的汉延渠。

薄俗:轻薄的风俗,坏风气。

南冠:楚国在南方,因此称楚冠为南冠。后泛指南方人之冠。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,后来把南冠作为远使或羁囚的代称。

8.关于重阳古诗词甄选

重阳日荆州作

吴融〔唐代〕

万里投荒已自哀,高秋寓目更徘徊。

浊醪任冷难辞醉,黄 菊因暄却未开。

上国莫归戎马乱,故人何在塞鸿来。

惊时感事俱无奈,不待残阳下楚台。

译文

被贬荒远之地离家万里已是哀伤至极,满眼萧条秋景被人愈加惆怅迷茫。

浊酒再凉也要一饮而尽,喝了很多也不醉,远处的黄 菊也因天气暖和未开。

京师战乱不要回,这种动荡时期我的旧友又在哪儿?

想到家事国事自己都没有办法,趁着夕阳未至,一人走下楚台。

注解

投荒:贬谪、流放至荒远之地。

寓目:过目。

徘徊: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动。

浊醪:浊酒。

任:任凭。

辞:辞别。

因:由于。

暄:温暖。

上国:京师。

戎马:战争。

残阳:夕阳。

下楚台:走下楚台。

赏析

题目透露时间和地址,时间为重阳节,地址是荆州(作者被贬之地)。过去没高铁,没办法迅速回家;没手机,没办法同亲大家准时联系。一个被贬谪之人又逢佳节,大家应该能猜出来诗歌的情感是悲伤的。

首联是起,作者独登高台,想到自己离家万里,悲伤之情,自然地产生。极目远眺,看到是秋季的肃杀之景,愈加惆怅迷茫,首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。

颔联是承,作者愁绪满怀,想到了喝酒解愁。喝的是浊酒,一定量上也能反映作者的收入通常,杜甫在《登高》也是“潦倒新停浊酒杯”。任凭酒再凉,我也要一饮而尽,可见作者的愁思之重。喝了不少,非常难不醉。(恳请方家指教,这句被人费解)第三远望,发现黄 菊由于天气暖和也未盛开,想看美景消愁,结果看到不少心中之景。

颈联是转,由写自己转到了写国家。京师战乱,不要归去,这里有作者的忧国之情,第六句紧承第五句而来,国家不太平,我的故友目前在哪呢?不经意间看到了天上的鸿雁,想到了自己仍在漂泊,想到了朋友到今天杳无音信,感伤自己,思念朋友。

尾联是合,尾联多是卒章显志。无奈是需要圈点勾画出来的,对于我们的事,自己没有办法;对于国家的事,也爱莫能助,往远处看,发现天已经快到傍晚了,我也没什么心情,趁着夕阳未至,我一人走下楚台。

9.关于重阳古诗词甄选

黄莺儿·塞上重阳

薛论道〔明代〕

荏苒又重阳,拥旌旄倚太行,登临疑是青霄上。天长地长,云茫水茫,胡尘静扫山河壮。望遐荒,王庭什么地方?万里尽秋霜。

译文

时光日渐过去,又到一年重阳时节,将士们手执旗帜,高大的身躯与巍巍高山并肩而立,仿佛置身于碧天之上。天长地阔,云水茫茫,来犯的敌人犹如尘土通常,被一扫而净。远望荒僻之地,哪儿还看得到胡人首领的居住地?万里疆土皆是秋天银霜。

注解

荏苒:时光日渐过去。

旌旄:军中的旗帜。

太行:山名,坐落于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,明朝时为边防重地。

青宵上:天上,形容非常高。

胡尘:指少数民族入侵时的征尘与战火。

王庭:泛指少数民族首领居住地。

10.关于重阳古诗词甄选

9月9日忆山东兄弟

王维〔唐代〕

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
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
译文

一个人一个人在他乡作客,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。

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,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。

注解

9月9日:即重阳节。古以九为阳数,故曰重阳。

忆:想念。

山东:王维迁居于蒲县(今山西永济市),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,所以称山东。

异乡:他乡、外乡。

为异客:作他乡的客人。

佳节:美好的节日。

登高: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。

茱萸(zhūyú):是指吴茱萸。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近成熟果实。《本草纲目》吴茱萸【集解】苏颂引周处《风土记》云:“俗尚9月9日谓之上九,茱萸到此日气烈熟色赤,可折其房以插头,云辟恶气御冬。”又《续齐谐记》云:“汝南桓景随费长房学道,长房谓曰:‘9月9日,汝家有灾厄,宜令急去,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上,登高饮菊花酒,此祸可消。’景如其言,举家登高山,夕还,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。长房闻之曰:‘此代之矣。’故人至此日,登高饮酒,戴茱萸囊,由此尔。”这样来看,王维诗中的茱萸,当是指吴茱萸。

赏析

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,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出色的诗篇。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。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、构图设色很讲究的山水诗不同,这首抒情小诗写得很朴素。

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。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,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,因而时时怀乡思人,遇见佳节良辰,思念倍加。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,根据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,也在怀念自己。诗意反复跳跃,含蓄深沉,既朴素自然,又曲折有致。其中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更是千古名句。

“独在异乡为异客”,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。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“独”、两个“异”字,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,在外越是孤独,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。在当时封建社会里,交通闭塞,大家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,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,所以不同地方的大家在风土人情、生活习惯、语言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差异,所以,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,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。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,但其中却包括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。

假如说平时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样强烈,那样,诗人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。“佳节”是亲大家团聚的日子,大伙在一块畅谈欢笑,而目前呢,诗人只身客居异地,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、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,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,并且越想越思念,以致于一发不可救药。这句写得自然质朴,如娓娓道来,也写出了很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,非常具备代表性。

前两句,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“直接法”。几乎不经任何迂回,而是直插核心,迅即形成高 潮,出现警句。但这种写法总是使后两句很难为继,导致后劲不足。这首诗的后两句,假如顺着“佳节倍思亲”作直线式的延伸,就不免蛇足;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 潮,也非常难办到。作者采取另一种方法:紧接着感情的激流,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,看上去平静,实则愈加深沉。

“遥知兄弟登高处”,诗人从直抒胸臆,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,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,身上插着茱萸,该是多么的快乐。假如诗人单单是想到亲大家的欢乐,倒可以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,但,诗人在最后写到“遍插茱萸少一人”,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,而是自己没在家乡和亲大家欢度佳节,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,如此亲大家一定会思念我的。这就曲折有致,出乎常情。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,正是它的深厚处、新警处。杜甫的《月夜》:“遥怜小儿女,未解忆长安”,和这两句异曲同工,而王诗好像更不着力。

标签:

上一篇:初中古诗译文及注解甄选

网站首页

下一篇:没有了